
逸飞激光2025上半年营收4.43亿元布局新兴业务锚定长期发展
逸飞激光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43亿元,致力于布局新兴业务以实现长期发展,公司注重创新与技术研发,积极拓展业务领域,不断寻求新的增长点,通过锚定长期发展战略,公司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未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8月25日晚间,逸飞激光发布2025年中期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2亿元,同比增长23.90%;利润总额为2,436.84万元,归母净利润1,814.85万元。
数据面上,受研发投入增长、布局新兴业务、并表子公司导致管理费用增长、计提减值等短期暂时性因素影响,逸飞激光利润有所下滑,但公司亦通过降本增效、技术迭代、产品升级等举措改善盈利能力,2025年公司二季度毛利率为26.46%,较一季度提升4.46个百分点,呈逐步改善趋势。
在行业调整中,逸飞激光持续聚焦主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并拓展布局新兴业务,通过“激光技术+智能装备技术+工艺应用”滚动创新体系,推动技术迭代与产业应用的深度融合,以技术创新穿越市场周期,在锂电设备主业以及新布局业务均实现新突破,可以说短期波动不改长期向好趋势。
大圆柱+固态多维发力,研发投入转化成效显著
逸飞激光始终坚持创新质量双驱动,重视研发投入,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2025年上半年,逸飞激光研发费用5,138.55万元,占营收比重高达11.90%,截至6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累计获得知识产权677项,其中发明专利117项,报告期内新获授权知识产权共45项。通过持续的高研发投入以及有效成果转化,公司在夯实现有优势领域的同时,逐步扩张新兴领域市场应用。
2025年上半年,逸飞激光推出了智能激光系统、新一代密封钉高速装配站、新一代高速氦检机等创新产品。同时,公司不断创新技术、优化工艺,推出更智能化、高精度、高效率、高良率的电池封装、储能集装箱系统装配等全系列解决方案。在圆柱电池领域,公司全新推出“云轨”“星轮”“飞梭”三大系列组装线,覆盖直径18mm至60mm全系列圆柱全极耳电池,并实现行业首条46系列大圆柱全极耳超充宽温电池量产线、新一代圆柱电池高速智能装配线等46系列大圆柱设备批量交付。
与此同时,在固态电池领域,逸飞激光工艺创新不断进入实质性应用。公司成功将高动态激光加工技术、激光加工质量闭环监测系统、精准定制激光调质系统及激光极片快速干燥工艺等新技术应用到固态电池极片制片环节,开发激光超快加工设备、激光刻槽设备,部分实现客户交付。此外,公司通过研发大幅面高均匀激光能场极片涂层热处理装备,快速实现极片涂层水分及溶剂的去除,以及通过突破极片涂层高速表面处理技术,极大提升激光装备对卷绕机速度的适配能力,助力固态电池技术发展。
海外业务持续突破,全球化布局提速
事实上,逸飞激光不仅实现产品高质量“向上走”,还在推动国产“向外走”。报告期内,公司为海外客户交付全自动储能集装箱装配线,覆盖电芯处理到集装箱装配与检测全流程,并提供一站式大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海外拓展方面,公司携圆柱/方形电芯组装线系列解决方案、电池模组/PACK组装线系列解决方案、电池整厂物流及仓储系统解决方案,以及智能激光系统等产品亮相欧洲电池展、韩国电池展览会,显著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并在新加坡设立全资子公司,加快建立本地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海外发展。
报告显示,上半年,逸飞激光相继开拓了英国、日本、韩国、德国、土耳其等国家客户,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海外业务实现较大突破,订单大幅增长。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公司在手订单13.27亿元(含税),同比增长59.48%,而今年其新增订单充沛,也为后续业绩增长提供支撑。
无独有偶,近日,逸飞激光与印度领先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Endurance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聚焦电池先进技术领域,针对创新工艺和装备进行联合研发,合作开发电芯及模组PACK市场,同时针对印度等区域共同完善本地化服务体系,以应对“火热”的印度新能源电池市场,推动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
布局机器人新赛道,坚持长期主义锚定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逸飞激光持续推动业务与资本协同,加速布局新兴业务,公司与武创院联合发布“激光应用与高端装备创新枢纽”,并成立湖北武逸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载体,将聚焦新一代电池智能装备、第三代太阳能电池装备、半导体先进封测及智慧物流等前沿赛道,持续推动新兴产业项目落地。
其中,创新枢纽的首个标杆项目已逐步实现产业化,公司联合武创院、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团队、武昌区政府成功落地首个示范项目荆楚人形机器人项目。据悉,荆楚人形机器人已推出“荆楚1号”“荆楚2号”机器人。而在钙钛矿领域,公司也推出了P1-P4划线/清边激光设备、钙钛矿基板切裂一体机(P5)、新一代光伏钙钛矿电池智能装备等全系列高端激光装备,部分设备实现客户交付。
随着主业回暖以及新兴业务布局逐步落地,逸飞激光呈现“短期有支撑、中期有亮点、长期有基础”的发展格局,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升级、深化降本增效、拓展海外市场等有效措施,业绩将逐步修复,打开长远向好发展空间。